“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标准包括成人按压频率100-120次/分钟;按压深度5-6cm;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恢复,按压与放松间隔比大致相等;尽量避免胸外按压的中断;避免过度用气。”5月19日上午,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,红十字救护培训师正向志愿者们讲授心肺复苏理论知识。
来自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近60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参加“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”科普宣教活动。
红十字救护培训师首先通过PPT向大学生们介绍了红十字运动基础知识、气道异物梗阻等内容。接着,培训老师从环境评估、识别判断、高声呼救、摆放体位、胸外按压、打开气道、人工呼吸等方面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步骤。
“有效的心肺复苏包括哪几个步骤,老师?”“老师,当我发现有人晕倒了,是不是直接对他进行胸外按压?”你问我答环节,学员们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,培训老师逐一耐心解答。
“心脏急症是发生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,许多意外伤害如点电击、淹溺、中毒及严重创伤等都可导致呼吸、心搏骤停。一旦发现发生心搏骤停者,必须争分夺秒,采取现场心肺复苏,才有可能挽救心搏骤停者生命。”陆仁平老师说。
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,培训师赵艳娟、刘金涛利用模拟人向同学们演示了心肺复苏、AED使用的操作方法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生动直观,易于掌握。同学们积极参与心肺复苏实操练习,培训老师对同学们的每一个动作逐一进行了规范的指导,老师们对参加培训的学员逐一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考核,参加培训学员全部合格,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。
夏季来临,溺水、触电、雷击等各类灾害易发,培训老师特别提醒同学们要切实提高安全意识,防患于未然。
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刘甜同学说,“老师们结合教学经验,引用典型案例、寓教于乐,使我们在欢快的气氛中接受了新知识、学到了新技能,进一步传播了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。我们体育学院的大学生更应该把今天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播出去,人人学急救,急救为人人,让更多的大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,提高校园自救互救能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