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。当天,31岁的施兵在南京中大医院成功捐献“生命的火种”,随后,带着他体温的25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迅速被安排送往患者所在医院并输入其体内。“希望小朋友能早日康复!”捐献过后的施兵一身轻松。至此,施兵成为盐城市第45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。
施兵是盐都区大冈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。2015年5月11日,他参加血样采集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。2017年7月26日,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。“我的一名亲属也患有白血病,虽然不做造血干细胞移植,但让我更加体会到患者对生命的渴望”施兵说在得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超过240万人,但成功捐献的才6800多例后,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,“茫茫人海中,能够配对成功这是缘分,我必须救他(她)!”
施兵的善举得到了家人、单位的大力支持,他也积极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体重由原来的80多公斤降至70公斤,为的就是保证捐献顺利进行。在高配、体检后,11月30日,施兵入住南京中大医院。12月1日起,护士每天为他注射动员剂,以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,方便采集。
12月5日上午8:30,采集开始,过程中施兵一直面带笑容,与前来看望他的省、市、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愉快地交谈。下午1:30,采集结束。“您的捐赠不仅挽救了我儿子的生命,也拯救了我的家庭,孩子的身体里流淌着您的血液!”患者家人写来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。
在得知自己捐赠的对象是一名仅有11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男孩后,施兵的眼眶湿润了。他也回了一封信:“叔叔希望你能感恩社会,记住那些曾经帮助你的人,将来也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,让社会充满爱!”